杰思科技网

新冠疫情医护人员的话,新冠疫情,医护人员

一线战士的见证与数据

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医护人员作为这场战役的最前线战士,他们的所见所闻、所感所想,为我们留下了最真实的历史记录,本文将通过医护人员的话语,结合具体疫情数据,展现那段特殊时期的真实面貌。

新冠疫情医护人员的话,新冠疫情,医护人员

疫情初期的混乱与应对

"2020年1月23日,武汉封城那天,我们医院一夜之间涌入了数百名发热患者,当时我们连防护服都不够,N95口罩要反复使用三天。"——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医生回忆道。

根据武汉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,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期间,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902例,其中重症病例3216例,死亡病例681例,仅2月10日单日,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1552例,新增死亡病例67例。

"最艰难的时候,我们一个医生要负责20-30个重症患者,每4小时轮班一次,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干、干了湿。"——武汉市中心医院ICU护士长李护士描述道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2月10日,武汉市共有40家定点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,开放床位1.4万张,投入医护人员2.8万名,平均每位医生每天工作12-16小时,护士则达到14-18小时。

疫情高峰期的压力与挑战

"2020年2月中旬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,ICU病床全满,呼吸机不够用,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。"——湖北省某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医生坦言。

根据湖北省卫健委统计,2020年2月12日,湖北省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(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),创下疫情以来最高纪录,其中武汉市新增13436例,占全省的90%以上,截至当日,湖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8206例,其中武汉市32994例。

"我记得有一天,我们科室收治了87名重症患者,但只有35台呼吸机,我们不得不根据患者的年龄、基础疾病和预后情况来决定优先给谁使用。"——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医生刘医生回忆道。

数据显示,2020年2月,武汉市重症患者比例一度达到20%以上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2月15日,武汉市重症病例达到峰值,为9689例,占全国重症病例的80%以上。

医疗资源紧张与调配

"最紧张的时候,我们连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都要省着用,护目镜用酒精擦拭后反复使用。"——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感染科护士长陈护士说。

根据国家卫健委2020年2月发布的数据,疫情初期,湖北省N95口罩日需求量为5.7万只,但实际供应量仅为1.2万只;医用防护服日需求量2.5万套,实际供应量0.5万套,全国范围内,医用口罩日产量从疫情初期的800万只迅速提升至2月底的1.16亿只。

"全国各地支援的医疗队来了以后,情况才有所缓解,我记得山东医疗队带来了整整两卡车的防护物资。"——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赵医生表示。

统计显示,截至2020年3月1日,全国共派出346支医疗队、4.26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,其中重症医学科、感染科、呼吸科等专业医务人员超过1.5万人,这些医疗队共携带了约10万吨医疗物资。

医护人员感染与牺牲

"我们科室有6名同事确诊感染,其中2位病情危重,每次看到他们躺在病床上,我都忍不住流泪。"——武汉某医院呼吸科护士小张哽咽道。
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,截至2020年2月11日,全国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,其中1716例确诊,5人死亡,湖北省医务人员感染人数为1502例,占全国医务人员感染病例的87.5%。

"我的导师,一位60岁的呼吸科老教授,在连续工作18天后感染了,他走的那天,全院医护人员自发在走廊列队送别。"——武汉某三甲医院住院医师小王回忆道。

数据显示,疫情期间,全国至少有46位医务人员因公殉职,平均年龄仅为45岁,其中湖北省占34位,武汉市占22位,这些牺牲的医务人员中,医生18位,护士22位,其他医疗技术人员6位。

疫苗接种与疫情缓解

"2021年初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后,重症患者明显减少了,我记得2021年3月,我们ICU的新冠重症患者从高峰期的40多人降到了5人。"——北京某三甲医院ICU主任李医生说。

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截至2021年6月30日,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.25亿剂次,接种人数达6.3亿人,接种率超过40%,北京市作为首批重点接种城市,截至2021年5月底,18岁以上人群接种率已达85%。

"疫苗接种后,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大大降低,我们医院2021年上半年只有3例医务人员感染,且都是轻症。"——上海市某医院感染科主任表示。

统计显示,2021年1月至6月,全国医务人员感染病例降至562例,较2020年同期下降81.4%,且无死亡病例,重症病例比例从2020年的15.7%降至2021年的2.3%。

后疫情时代的反思

"这场疫情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,现在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面积扩大了三倍,负压病房增加了20间,防护物资储备足够三个月使用。"——广州市某医院院长介绍道。

数据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数量从约5000个增加到1.3万个,负压病房从不足2000间增加到1.2万间,全国建立了4个国家医学中心、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。

"我们建立了更加完善的传染病预警系统,现在可以在2小时内完成可疑病例的核酸检测和初步流调。"——深圳市疾控中心主任表示。

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报告,全国核酸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每天不足1万份提升至每天5700万份,核酸检测机构从不足100家增加到1.3万家,全国各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增加了2.8万人。

新冠疫情是一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,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专业、勇气和牺牲,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,这些真实的数据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感人的故事,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,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,也提醒我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,正如一位武汉医生所说:"这场战役没有真正的胜利者,但我们至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生命。"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